谈威童幼儿音乐课程——《我的身体会唱歌》
音乐组
音乐在儿童生活和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幼儿音乐的教育也是幼儿课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关于幼儿教育理念和价值认识,幼儿教育目标内容形式载体以及方法和途径问题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较大关注,但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差强人意的现象,如过分注重技能而忽视主题表达,过分强调课程的认知价值而忽视审美体验,只追求作品的独特而不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欣赏能力,片面开展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程而缺乏唤起幼儿用噪音动作等多种手段表达音乐的整合活动等。于是,本课程就处于对该问题的解决应运而生。
一、本课程的教育理论
(一)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音乐教育理论
在世界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思想体系中,达尔克罗斯的教育体系以其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三大内容组成的音乐教育实践确立并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科学性的儿童教育流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人类理解分析失去的大胆和进行操作活动的肌肉之间存在着某种往复传递的反馈系统,这种犯规联系往往是人在下意识中完成的,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想象力和意志努力。
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中,身体节奏感和音响听觉感是基础,体态律动是即兴创造能力的前提,即兴创作是节奏运动,听觉训练的延续,发展和补充。
(二) 奥尔夫以节奏为基础的长早性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可以发展人得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优良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等。
二、本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 总目标
歌唱歌谣
1. 喜欢歌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的快乐,并与他人合作演唱。
2. 学会一些基本的歌唱技能,能正确的咬字吐字,能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活动中适当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和集体相协调。
3. 能记住学过歌谣的名称,能基本感知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
韵律游戏
1. 喜欢参加韵律活动,体验韵律游戏中的快乐,能用身体探索表达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
2. 能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能使用韵律辅助道具。
3. 能够在韵律中感知,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关系,能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表达表演韵律游戏。
玩奏乐器
1. 喜欢参加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体验并享受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2. 学会常用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够在演奏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节奏。
3. 能够认识辨别各种打击乐的音色,初步了解简单的节奏型。
音乐欣赏
1.喜欢参加音乐欣赏能力,体验并享受过程中的快乐。
2.初步学习运用语言,美术,韵律动作作各种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三、本课程的教育内容
1.音乐性,动态性
2.丰富性,整合性
3.针对性,实用性
四、本课程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1.歌唱歌谣
预备起势---欣赏感受---情境感应---学唱歌曲---延伸变式
2.玩奏乐器
情境感应---节奏分辨---肢体表现---读谱配乐—听音合奏
3.韵律游戏
体验态预备---听辨旋律---肢体体验---配乐表现---音乐游戏
4. 音乐欣赏
听辨曲式---节奏感应---旋律感应—肢体表达---音乐表现
五、本课程教学方法
1. 情境式教学法
故事是幼儿童年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容易理解,喜欢的方式之一。以故事的情境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音色,音的高低,包括各种风格的节奏旋律。
2. 体态式教学法
幼儿的动作发展先于思维发展,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音乐元素。有利于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因此把身体当做乐器,即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肢体感官,通过身体来表表现音乐。
3. 自由发散式教学法
音乐教育的重要宗旨是让幼儿充分感受美,体验美,体验后的终极结果是给幼儿以感受,让情感得以熏陶和感染。
六、课程评价
幼儿音乐教育评价形式和方法是多多种多样的。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决策,综合评估的方法,从教师,儿童,家长等多方面搜集信息,以此作为评价的有效依据,对幼儿音乐教育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法一般有观察法,谈话法,测试法,表演法等。
谈威童学前班音乐课程教学——《我的身体会唱歌》
音乐组
幼儿艺术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有美的规则,艺术规律,基本技能的参与。这些规则,规律,技能的建立,遵守和习得,需要教育者的引导,这个任务无疑就落在了幼儿教师的身上,建立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是完成之一任务的基础。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音乐活动教学常规的类型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和艺术修养,将一定的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动,保证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一、音乐课常规的类型
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进出活动室,正确发音,空间移动,队形变换等常规。
(一) 进入活动室常规
好的音乐活动犹如一场极具观赏价值的舞台剧,进场的亮相和结束时高潮再现,能增强音乐活动的仪式感,使幼儿对艺术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因此,培养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如活动室和出活动室的常规是我们搭建音乐活动良好常规的第一步。威童教育通常的活动室安排在本班教室,在歌唱歌谣的音乐活动时通常是在会议室。
学前班孩子已具备较强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课尝试两人一组或三人一队,排队进入,如三人一组手牵手做动作进入教室。无论哪种方式,都要考虑幼儿特点的主要内容,与后面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幼儿坐下后,可听音乐起到安静情绪的作用。
(二) 坐,立,行常规
幼儿艺术教育是源于美的情感教育,经过艺术训练的人具有独特的艺术素养,因此,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得。上课时我们对幼儿的坐立行有一定的要求。
1. 正确的坐姿是一种静态的美,对坐姿的常规要求:一般要求不靠椅背,头要整,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当然就是一种美的要求,教师课根据自身的情况让幼儿采取比较自然舒适的坐姿即可。
2. 站立是人最人最基本的姿势,也是一种静态的美,站姿站立式、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腿中间,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眼镜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歪脖,斜腰等。
3.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行走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伐,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由坐变为站姿,幼儿可在伴奏下进行,听到音乐便坐下。
(三) 正确发音练习常规
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如果经常扯着嗓子大声唱歌或大喊大叫,久而久之,会损坏声带。培养正确的发音常规,既能保护嗓子,又能使幼儿体会到用优美声音唱歌的自豪感,经过多年的幼儿歌唱教学,我们发现,掌握了轻声高位发音方法的幼儿,参加较长时间的了唱歌活动后,发音仍然有力,富有色彩,反而,稍长时间的讲话都会损坏嗓子,甚至嘶哑。因此,我们提倡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并培养幼儿轻声高位的发声常规。
轻声高位发声法即“头声发声法”,此发声法有两个要领:一是练声歌唱,而是要求歌唱时气息通过鼻腔尽力向头顶走,为帮助幼儿掌握此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通常在唱歌时进行一个发声练习。
1. 教师用手势做一个呼吸动作,让全体一块打哈欠,边打边用高位轻声演唱练声曲逐渐向高音发展。
2. “闻花香”闻花时,气往往吸得自然,柔和而深入,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着两种发声练习都能有效指导幼儿运用头声发声,控制歌唱的力量,用轻声唱歌。
(四) 空间移动和队形变化常规
幼儿音乐教育一般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中进行。是活动性较强的教育,由于幼儿是活动的,因此经常要进行空间移位,律动游戏,玩奏乐器,歌唱歌谣等不同教学类型适宜的队形各有不同。常用的队形包括:自由松散型,马蹄形,半圆形,花瓣形,圆形等等。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需要选择不同上午桌椅摆放队形和移动队形。